
Gamemates App.
新时代游戏社交平台.
2024年
我的职责
UI/UX 设计
用户研究
建模
线框图
旅程地图
情境探究
用户环境设计
合作者
Winky Technology LLC 的联合创始人
UI设计师
用户体验设计师
前端开发人员
工具
Figma
Miro
Zoom
Canvas
SurveyMonkey
概述
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数字时代,GameMates App 应运而生,致力于打造一个让北美玩家轻松组队、交流、甚至雇佣职业玩家的全新平台。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功能,它让游戏社交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有趣。
作为这款应用的 用户体验设计师(UX Designer),我从项目早期就深度参与设计,并持续推动用户体验的优化,直至 2024 年正式上线。最终,GameMates 成功发布于 App Store,我也为它制作了一支产品介绍视频,帮助更多用户快速了解其核心价值。
在本案例研究中,我将重点分享我如何通过 情境访谈(Contextual Inquiry) 的研究方法,识别并解决关键的可用性问题,为产品体验带来实质性的提升。
问题
当 GameMates App 进入线上测试阶段后,我们很快发现平台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表现未达预期 —— 用户留存率偏低,订单完成量也不理想。
这一现象说明,尽管产品成功吸引了初步关注,但在持续激活用户、并将兴趣转化为实际互动和重复使用方面,仍存在明显障碍。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用户行为背后的原因,找出导致用户流失与转化受阻的关键问题。
我的任务非常明确:通过深入识别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核心痛点,全面提升 GameMates 的用户体验,从而有效改善用户满意度与留存率。

洞察用户痛点
情境访谈
考虑到 GameMates 的目标用户主要是希望寻找游戏搭子与社群的 Z 世代和千禧一代玩家,我们招募了 5 位年龄在 18 至 35 岁之间的参与者。尽管 GameMates 面向所有类型的玩家,我们仍在招募时优先考虑了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游戏偏好与游戏平台的多样性,以确保在测试中能收集到更多元的反馈与观点。
在正式访谈前,我提前制定了完整的 情境访谈研究方案,包括知情同意书、角色分配、访谈脚本以及提问内容。访谈过程中,我采用了开放式提问的方式,围绕用户的动机、行为和使用路径展开深入对话。
每一次访谈我都全程参与观察,细致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与反应,无论是正向体验还是使用难点,我都通过录像与笔记完整地保留下来,为后续分析提供了真实、有价值的一手资料。
情境访谈(Contextual Inquiry) 是一种用户研究方法,通过对少量用户进行深入的观察与访谈,帮助研究者全面理解他们的使用行为与实际工作流程。这种方法强调在真实环境中与用户互动,从而捕捉他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操作习惯与决策逻辑,获取比传统问卷或访谈更具深度的洞察。

原型重设计
结果超出预期
流畅的招募流程
针对用户反馈中暴露的问题,以及模型分析中识别出的流程缺失,我对整个下单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。从浏览 Gamemate 卡片、发起聊天,到确认服务条款,每一步界面与交互都更加清晰自然。新增的“协议确认”步骤不仅降低了交易风险,也提升了用户间的信任感,让整体验更顺畅、安心。

更清晰的搜索//过滤流程
考虑到旧版本设计的复杂性,我重新引入了陪玩筛选器,并对服务搜索流程进行了梳理和简化。通过将不同功能区域进行分类,用户能够更快速地筛选出合适的服务选项,界面也更加清晰、直接,提升了整体可用性。

增强订单取消流程
我简化了订单历 史和取消流程,移除了令人困惑的图标,并新增了帮助中心模块。这一页面全面回应了用户在取消订单、申请退款、反馈问题等方面的核心需求,同时也提升了平台的支持服务和社区规范。最终优化包括新增订单进度条和“服务条款确认”链接,让整个体验更直观、更有保障。

招募陪玩功能
考虑到北美首次使用者对陪玩概念的陌生,我在页面中加入了 “了解更多”交互按钮 与弹窗说明,用以明确页面目的。同时,也新增了清晰的标题,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当前所处内容。
*设计思考:
在构建该模块的视觉方案时,我们团队曾就设计方向展开讨论:部分设计师建议直接在标题下方添加文字描述,而另一部分则倾向于使用「了解更多」按钮。最终我们选择了后者,以避免重复信息对回访用户造成干扰,并遵循简约为主的 UX 设计原则。
该弹窗不仅提供了更充足的空间来讲解“Gamemate”的角色与意义,同时也承担了另一重功能 —— 引导用户申请成为 Gamemate,实现引导与转化的双重目标。

展开导航
用户反映他们看不懂扩展导航栏上的图标。因此,我添加了带图标的文字,以明确其功能。


原型测试
为评估优化后的原型效果,并指导图标样式的选择,我邀请了 12 位用户参与 A/B 测试。测试结果为后续设计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,也帮助我进一步打磨了细节体验。

用户参与度显著提升
我测试了新版本的“寻找队友”发帖功能,并邀请两个用户组参与实验。最终结果显示,任务成功率从 0% 提升至 100%,这表明我们在界面与流程优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用户带来了更流畅的互动体验。

筛选流程优化
在测试中,我们模拟用户通过筛选功能查找一位“会说英文的陪玩”。优化后的筛选流程表现出色,成功率从 16.67% 提升至 100%,充分体现了我们对用户体验与功能易用性的持续打磨。

订单历史访问体验优化
为验证新设计是否提升了用户访问订单历史的效率,我进行了可用性测试。结果显示,任务完成率从 66.7% 提升至 100%,而平均完成时间也从 38.5 秒缩短至 15 秒,显著证明了我们设计优化的有效性。
我的收获
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,跨职能团队中的高效协作对于项目推进的重要性。通过持续沟通与共同对齐目标,我们能够整合多元视角,推动更系统的问题解决。
在项目过程中,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—— 从构建和验证多种设计模型,到将复杂问题逐步拆解为可执行方案。这不仅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,也提升了我应对多变项目需求的策略适应力。
